1. 首页 > 快讯

成长风起红利承压 策略升级构建韧性组合

  近期银行等红利资产调整,科技成长品种则持续坚挺,红利主题跟跌不跟涨,引发投资者热议。科技成长风起之际,红利策略面临着**的业绩压力,在社交媒体部分红利基金产品的评论区,不少投资者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困惑和焦虑。此前连续表现亮眼的红利策略是否继续有效,红利基金是否具备投资价值?机构人士认为,万物皆有周期,不论是红利资产还是科技成长资产,不可能长期上涨,也不可能长期走弱。红利资产在不同风格行情下都有良好的适应性,是一种底仓配置长期契合度较高的资产类型。

  红利基金承压

  9月18日至9月19日,工商银行股价两连阴。与此同时,其他银行股表现也不尽如人意,部分大型银行甚至在上周出现五连跌。在31个申万**行业指数中,银行指数上周下跌4.21%,排在跌幅榜**位。

  在此背景下,红利基金迎来了**的挑战。Wind数据显示,在偏股型的红利基金中(包括主动和被动,约九成基金上周收益为负。近一个月,也有约七成红利基金收益为负。

  在社交媒体部分红利基金产品的评论区,不少投资者表达了自己的困惑和焦虑,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红利基金表现的不满,甚至出现了在红利基金里“躲行情”的调侃。也有投资者对于近期银行股的走势充满担心,害怕自己买的红利基金成了“高位接盘”的产品。

  策略并未失效

  由于科技成长品种成为近期市场主线,资金也陆续转移,红利基金的光环逐渐黯淡。那么成长风起,红利策略还能继续有效吗?

  对此,华夏基金认为,红利策略并没有失效,只是市场风格短期有所切换。高股息资产的价值,在于提供长期稳定回报和低波动特性,起到压舱石作用。科技代表短期爆发力,红利代表长期稳定性,两者在投资组合中其实是互补的关系。因此,从长期来看,红利策略可能仍然是有效的。毕竟,在海外事件扰动频发,全球经济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高股息资产现金流充沛、业务模式成熟,展现出比其他资产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华泰柏瑞基金表示,这些年红利策略之所以出圈,主要是由于其在震荡行情中展现出的防守能力。比如在市场陷入连续回调的2021年至2024年,红利指数与红利低波指数相较大盘双双走出独立行情,大幅跑赢同期中证全指。或许正是因为其较为突出的防守能力,让投资者忽略了红利资产其实在不同风格行情下都有良好的适应性,是一种与底仓配置长期契合度较高的资产类型。

  华泰柏瑞基金还表示,红利资产与科技成长板块呈现**轮动效应。随着市场资金对于科技成长板块的结构性分歧加大,短期资金也有获利了结的客观需要。与之不同的是,红利类资产并不仅是震荡行情中短期避险资金的偏好所在,也是追求稳健的配置型资金的长期选择,尤其是在低利率环境下,其“长钱长投”资产类型的属性更为凸显。

  可对红利策略适当“升级”

  如果继续投资红利基金,有哪些策略值得参考?

  机构认为,价值和成长两类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迥异,从现实的角度来说,或可寻找一些“中间地带”。如华泰柏瑞基金认为,哑铃策略或是不错选择——将红利资产纳入底仓配置选项,辅以高成长性资产,有望在积极捕捉结构性机会的同时,构建一个更具韧性的投资组合。

  具体来说,哑铃的一端是成长板块,或者说是当前这个阶段弹性较高的资产,在过去曾经是TMT、互联网,在今年可以是人工智能、创新药或者新消费,由于单一细分赛道的成长行情持续时间不长,所以这部分资产大多需要不断调整变化。哑铃策略另一端的品种则相对固定,具备高股息、低波动属性的红利资产或许就是较为契合的投资选项。投资者可以综合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与预期收益目标,灵活调整哑铃两端资产的仓位比重。

  也有业内人士建议,投资港股红利基金或许是不错的选择。港股红利低波策略可以说是“深度价值派”,虽然相关品种近期也有所回调,不过相对表现更为稳健,AH股溢价现象使得吸引力进一步增强。行业分布上,港股红利低波品种主要分布在相对成熟的传统行业,比如能源、金融、公用事业等,这些行业具有现金流好、股息率较高等特征。在全球低利率环境下,高股息率港股配置价值有望持续提升。

  此外,业内人士还建议,投资者可以关注更多的红利指数产品,如自由现金流系列产品、红利质量指数产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