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十四五”以来外汇市场运行平稳 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

  “‘十四五’以来,总的看,我国外汇市场运行平稳,不论是活力还是韧性都在增强。”**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2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展望未来,我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推进,奠定了**收支自主平衡格局的稳定。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不断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管理更加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底气更足,将为“十五五”我国外汇市场健康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外汇市场运行平稳韧性增强

  跨境收支可以反映一个**涉外经济的活跃度。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跨境收支规模为14万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64%,年均增长速度“十四五”比“十三五”时期提高8个百分点。2025年前8个月,我国跨境收支同比增长10%,跨境贸易和投融资活动持续活跃。

  外汇交易方面,数据显示,从交易规模看,2024年交易量41万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了37%,即期和衍生品交易同步增长,外汇市场有足够容量承接各类交易,为**配置外汇资源创造良好条件。

  “从参与主体看,截止到今年6月末,已经有703家银行和115家非银机构参与到银行间外汇市场中,其中包含了296家外资机构,交易范围已经涵盖了主要的币种,更好满足多层次主体的交易需要。”朱鹤新表示,从基础设施看,交易、清算和支付机制不断完善,有效**了交易成本和结算风险,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与此同时,外汇市场交易理性有序,稳健性增强。朱鹤新介绍,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增强,发挥了宏观经济和**收支自动稳定器的功能。企业外汇套期保值的比率已经由2020年的17%上升到30%左右,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占比由16%上升到近30%,外汇市场韧性进一步增强。外汇市场宏观审慎管理体系逐步健全,逆周期调节工具箱更加丰富。同时、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总体均衡,人民币汇率在主要货币中的表现比较稳健。

  外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

  “十四五”以来,“越诚信越便利”的外汇服务环境更加优化。“**支持银行根据企业信用状况,采用相应的便利化措施,业务办理时间大幅缩短。”朱鹤新介绍,其中,凭指令即可办理业务的企业数较2020年末增长5倍以上;取消贸易外汇收支名录登记等行政许可,**行政许可业务笔数下降超70%。

  在外汇领域制度型开放方面,朱鹤新表示,直接投资项下已实现基本可兑换,跨境证券投资形成了以机构投资者制度、互联互通机制、境外投资者直接入市为主的跨境投资制度安排,跨境债务融资实施全口径宏观审慎管理。

  “我们统一QFII/RQFII与债券市场直接入市等开放渠道的汇兑规则;推动形成简明统一的资金池政策框架,已经惠及1000多家跨国集团和1.9万家境内外成员企业。”朱鹤新表示,支持上海、香港**金融**建设,在自贸试验区、海南自贸港、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先行先试外汇创新政策。

  推进外汇领域高水平开放

  “‘十四五’以来,**推进外汇领域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以总结为三个‘进一步提升’。”朱鹤新说。

  贸易外汇收支效率进一步提升。朱鹤新介绍,推进贸易收支便利化、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等改革落地见效,“十四五”以来办理相关业务近4.6万亿美元。针对贸易新业态“小额、高频、电子化”的特点,支持银行支付机构自动批量审核电子订单,为跨境电商等提供更加便利的外汇结算,“十四五”以来办理业务已超过56亿笔。

  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朱鹤新表示,推进资本项目收支便利化,“十四五”以来办理相关业务近3000亿美元。升级推广科创类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的政策,提升高新技术、“专精特新”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借用外债额度。丰富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应用场景,累计协助办理企业近16万家,付汇已超过2.4万亿美元,获得融资超4300亿美元,其中七成为中小企业。

  “近期,我们新推出了涵盖跨境投资、融资以及资本项目收付等9条一揽子便利化政策,后续将加强政策跟踪问效,让企业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他说。

  银行外汇展业能力进一步提升。朱鹤新介绍,指导银行在“了解客户”和“尽职审查”基础上,从事前“单单审”“逐笔核”,向事中差异化审核、事后强化风险监测转变,通过机制改革、流程再造和科技赋能,更好统筹促便利和防风险。

  目前,外汇展业改革试点银行已纳入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在内的优质客户超过2.3万家,累计办理业务5000多亿美元。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化的外汇营商环境,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助力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朱鹤新说。

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