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倾斜 优化生态 资本市场将以更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
“目前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1/4”“市值前50名公司中科技企业从‘十三五’末的18家提升至当前的24家”“近五年,交易所市场股债融资合计达到57.5万亿元,直接融资比重稳中有升,较‘十三五’末提升2.8个百分点,达到31.6%”……**证监会主席吴清日前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成就时给出的一组数据清晰地显示,资本市场含“科”量正持续提升。
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能跑出加速度,得益于投融资相协调的市场功能不断健全,以及政策向“新”倾斜。吴清明确表示,证监会将增强多层次市场体系的适配性,以科创板、创业板“两创板”改革为抓手,推进发行上市、并购重组等制度改革,更大力度支持创新。业内人士认为,诸多提升制度包容性的举措值得期待。
含“科”量进一步提升
在“十四五”期间新上市的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九成;目前A股市场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数量占比已超过一半;6月以来“两创板”已新受理5家未盈利企业IPO申请……一批现象级的科技企业和创新产品相继出圈。
“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日益完善与优化,资本市场的制度包容性适应性不断增强,市场功能稳步发挥,资本市场在扶持科技创新以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华创证券**策略分析师姚佩分析。
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在投早投小和支持科技创新领域“多点开花”。截至二季度末,我国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规模达到14.4万亿元,在投项目15万个。其中,创业投资基金在投项目中,投向中小企业数量和在投本金占比分别为74%和55%;投向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在投本金占比分别为50%和54%;投向初创科技型企业数量和在投本金占比分别为32%和21%,体现出其投早投小和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
此外,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参与投资了九成的科创板和北交所上市公司、过半数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孵化器”“加速器”“推进器”等功能效应持续释放。
债券市场亦稳步推进业务创新和产品创新,加强对重大战略、关键领域的优质服务。自2021年3月科技创新公司债券推出以来,截至目前已累计发行1.77万亿元,**支持科技强国战略。
“科创债发行主体的扩容,有效地破解了股权投资机构融资渠道单一、间接融资成本偏高等结构性难题,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姚佩说。
涵养更具包容性的投融资生态
“十四五”期间,资本市场活水持续流向硬科技领域,核心在于监管政策的持续发力。
一方面,新“国九条”及资本市场“1 N”政策体系落地见效,发行、上市、并购重组、交易、退市等关键领域基础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市场内在稳定性显著增强;另一方面,一系列针对性举措接连推出,如“支持科技十六条”、“科创板八条”、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实施意见和科创板“1 6”改革等,政策持续向“新”倾斜,推动构建更适配**创新的资本市场生态。
清华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认为,当前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及区域性股权市场在服务科创企业方面定位清晰、各具特色。各板块通过差异化发展,精准对接不同阶段企业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体服务效能。
壮大耐心资本是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的关键一环。近年来,**层面出台促进股权创业投资发展的支持政策,国办去年印发的“创投十七条”,涵盖创投募投管退全链条,支持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证监会不断深化改革,积极推动优化股权创业投资行业生态,努力畅通募资端、投资端、退出端等环节运行机制……
LP投顾创始人国立波认为,这些制度安排彰显出推动壮大耐心资本的政策导向。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已成为促进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之一,部分私募股权基金通过并购交易促进产业链资源整合和行业整合,通过专业的投后管理从战略、治理、人才、资源等方面赋能企业成长。
强化对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
围绕更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监管部门将进一步提升制度包容性。以科创板、创业板“两创板”改革为抓手,推进发行上市、并购重组等改革举措值得期待。
融资端政策将持续加力支持科创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强化对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服务。
以创业板为例,**深圳证券交易所委员会发布关于二十届**第三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提到,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以创业板改革为牵引,全方位提升制度包容性、适应性。大力推动优质科技创新企业上市发展,支持适用创业板第二套、第三套标准申报发行。
投资端政策将**壮大耐心资本,引导各类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匹配科创企业资金需求。
证监会机构司**赵山忠近日表示,持续优化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和市场生态,充分发挥公募基金、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服务科技创新的作用。未来,将不断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持续完善适配科创企业发展的监管制度和市场生态。
在产品端,针对科技企业融资“长周期、高风险、轻资产”的核心特性,专家建议资本市场聚焦产品创新,**突破传统品种的适配性限制,打造更贴合科技企业资金需求的金融工具矩阵。
招商证券研发**副总监谢亚轩认为,可以创新“可转债 技术期权”组合产品,将转股价格与技术突破节点如专利授权、产品量产等挂钩,当企业达成约定技术里程碑时,允许投资者以约定价格转股,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动态平衡。可推广“政府引导基金跟投 银行信贷”联动产品,由政府基金对早期科技项目先行投资,银行按约定比例提供配套**,并允许以技术成果转化收益作为还款来源,形成先财政引导后市场跟进的资金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