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从0开始学ETF丨总规模创下历史新高,ETF究竟有何吸引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ETF产品。截至今年9月30日,A股**场的ETF总规模达到了5.63万亿元,不仅创下历史新高,也标志着**成为了亚洲**的ETF市场。

  回顾ETF的发展历程,2004年**首只ETF产品问世,直至2020年,ETF总规模才**突破1万亿大关。但此后,ETF规模的增长速度迅速提升,从1万亿到2万亿耗时近3年,从2万亿到3万亿约13个月,从3万亿到4万亿缩短至约7个月,而从4万亿到5万亿的跨越仅用了短短4个多月。

  ETF究竟有何吸引力?且听广发基金来分析。所谓ETF,全名是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其本质就是一种跟踪特定指数,可以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开放式基金。对于投资者来说,其吸引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交易灵活

  传统场外基金的申购赎回遵循“未知价原则”,投资者在发起申购、赎回时无法确切知道**成交净值,需经过当日收盘核算后方能公布,且交易的确认需要T 1日或更长时间。

  而ETF的不同之处在于,除了申赎这种以净值成交的交易方式外,它还可以像股票一样,在交易时间内通过证券账户在二级市场进行买卖交易,并按照实时撮合价成交。利用ETF,投资者可以即时做出交易决策,有利于提升资金的流动性和使用效率。

  另外,部分特定类型的ETF,比如债券ETF、商品ETF、货币ETF和跨境ETF等,还支持“T 0”交易,即当个交易日买入的证券,当天即可卖出,且交易时间内可以反复交易,不受次数的限制,交易的便利度和灵活性进一步提升。

  二、被动管理

  ETF的交易方式虽然特殊,但本质仍是指数基金,因此,通常采用被动管理策略,跟踪某一特定指数的表现。基金经理的主要职责是减少基金组合与标的指数的跟踪误差,而非主观地选股择时。

  这种运作模式弱化了人为因素对基金业绩的干扰,避免了因基金经理个人风格、情绪或能力变化而导致的波动风险,让投资回归到对宏观趋势和市场整体的判断上。

  三、分散风险

  “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是投资界的金科玉律,而ETF天然具备分散化投资的属性。购买一只ETF,相当于按比例“打包”购买了其所跟踪指数的一篮子成份股。例如,投资一只创业板ETF,就等于同时持有了创业板市场中100只**代表性、市值大、流动性好的股票。

  相比于投资个股可能面临的风险事件(如公司经营恶化、财务**等,ETF通过广泛持仓分散了非系统性风险,有利于减弱个股波动带来的冲击和损失。

  但需要注意的是,分散风险不等于没有风险。由于指数基金的投资目标是跟踪指数,权益类ETF的股票仓位通常需要保持在95%以上,其波动性理论上可能高于某些仓位灵活的主动管理型基金。如果市场出现系统性下跌时,ETF也难以独善其身,出现回撤也属于正常现象。

  四、透明度更高

  主动管理型基金通常按季度披露基金的持仓信息,投资者获取的信息存在**滞后性。

  相比之下,ETF信息的透明度更高。ETF基金管理人每天会在开市前公布PCF清单(申购赎回清单,投资者可以通过交易所官网、基金公司官网或第三方行情软件查询清单,了解基金组合的构成信息,例如ETF的成份股、持仓比例等。

  五、成本较低

  在交易费用上,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买卖的ETF份额,无需缴纳申购费、赎回费和印花税,只需要支付交易佣金(由券商收取,各家收费标准不一。

  在运作费用上,由于采用被动管理模式,ETF的综合费率往往会低于主动管理型基金费率,目前管理费较多处于0.15%~1%之间,托管费较多处于0.05%~0.25%之间。

  投资成本是侵蚀长期收益的重要因素,这些费用看似差异不大,但**和**之间可能相差数倍,在“积少成多”的复利效应下,不同的费率也会在长期对**回报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总的来说,ETF的投资逻辑,并非博弈单只股票的涨跌,而是通过“打包”的方式去拥抱某个行业、某个主题甚至是某个市场。截至三季度末,市场上的ETF数量已超1300只,覆盖了宽基指数、行业主题指数、策略指数等多个方向,能够满足不同风险偏好与投资目标的需求。

  对于缺少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个股的投资者而言,ETF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选择。投资者可以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资金安排和市场环境,选择跟踪误差更小、流动性更好的ETF进行配置。

  广发基金多年来坚持打造多资产、多市场、多策略的全能资管能力,现已形成了****的产品体系,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全天候的投资工具,适应不同经济周期和市场环境下的投资需求。

  广发基金和您下期再会!(文章来源: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风险提示:本资料不构成本公司**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也不作为**法律文件。本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盈利,也不保证**收益。投资者在投资基金前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认识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在了解产品情况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对基金投资作出独立决策,选择合适的基金产品。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