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与养老保险保障指数揭示市场潜能 报告建议打破险种壁垒、推动深度融合
财经10月23日讯 10月22日,《2024健康与养老保险保障指数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居民健康与养老保险保障综合指数为0.5473,整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其中,健康保险保障指数显著高于养老保险保障指数。
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主任**来教授在解读报告时强调:“健康与养老并非割裂的风险,而是贯穿个人全生命周期的连续谱系。未来,必须打破险种壁垒,推动健康保障与养老积累的深度融合。”
《报告》建议,政策层面应优化第二、三支柱的激励政策,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提高个人养老金参与率。市场层面,保险机构应大力创新,开发与健康管理、养老服务紧密捆绑的综合性产品。
二、三支柱成为新增长引擎 构建“养老 ”综合生态
《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居民养老保险保障指数为0.4706(总分1,这一数据清晰地揭示了在人口结构变化的背景下,我国养老保障体系正迎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通过深化发展第二、三支柱,构建一个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多层次养老体系潜力巨大。
《报告》勾勒出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充满机遇的发展蓝图。**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发挥了坚实的托底作用,参保率达74.38%,其“基本保障水平”指标得分达0.7438,为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作为重要补充的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 和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商业养老保险 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当前二者合并的“额外保障水平”指标得分为0.2293,预示着未来将成为提升全民养老保障水平的关键发力点。
调研数据指明了清晰的市场方向:拥有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的比例为32.03%,参与个人养老金制度的为28.12%,而购买商业年金保险的比例为8.64%。这些数据不仅反映了现状,更清晰地描绘出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创新,唤醒第二、三支柱巨大潜力的可行路径,为各类市场机构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机遇。
同时,《报告》深入洞察了居民的养老储备观念,发现了积极的市场培育基础。近七成(67.3%受访者已具备养老储备意识,并对退休时家庭养老储蓄总额进行了初步规划。同时,超六成(65.9%受访者对退休后的生活成本有初步预期。“这些数据表明,全民养老规划的时代正在开启。”报告课题组专家分析,“居民养老财务准备的‘可持续性’维度(得分0.4108是目前发展的焦点,也恰恰是未来提升保障指数的关键所在。随着养老金融教育的普及和优质金融产品的供给,居民的养老储备意识和能力将迎来显著提升。”
面对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多元化的民生需求,《报告》描绘了充满希望的未来图景。首先,政策与市场正形成强大合力,通过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优化个人养老金制度、探索多元化激励措施,共同赋能第二、三支柱的蓬勃发展。
其次,产品与服务创新将进入活跃期。保险业和金融机构正致力于开发兼顾收益性与灵活性的养老金融产品,并积极探索“养老保险 健康管理”、“年金保险 养老社区”等融合生态模式,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全周期的养老生活解决方案。
**,全民养老金融教育将步入新阶段。政府、行业和媒体将协同合作,通过更丰富的渠道和形式,提升各年龄段居民对养老规划的科学认知,引导社会形成“早规划、长期投资、综合保障”的积极养老理念,共同迎接长寿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打破险种壁垒 推动健康保障与养老积累深度融合
《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居民健康与养老保险保障综合指数为0.5473,整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其中,健康保险保障指数(0.6241 显著高于养老保险保障指数(0.4706,揭示了“养老”已成为我国多层次保障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报告》指出,健康保障方面已呈现出从“广覆盖”向“深匹配”的转型特征。调研数据显示,我国居民的健康保障体系已形成良好基础。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85%,筑牢了民生保障的根基。与此同时,商业健康保险持有率高达77.51%,市场活力持续增强。其中,商业医疗保险(医疗险 和重大疾病保险(重疾险 作为市场主力,覆盖率分别为45.38%和41.24%。
尤为可喜的是,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惠民保” 作为重要的普惠创新,参保率达到32.15%。数据分析发现,该产品有效覆盖了更多自评健康水平较低、慢性病患病率较高的人群,这充分证明了其在扩大保障覆盖面、服务特定群体方面的独特价值,与基本医保、传统商业健康险共同构成了多层次保障的坚实框架。
然而,保障的“匹配度”指标得分极低(0.2765,显示消费者保费支出与保障额度同其实际收入、风险需求之间存在错配。
养老保障的形势则更为严峻。体系结构严重失衡,高度依赖**支柱基本养老保险,而第二、三支柱发展迟缓,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和商业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有限。居民养老储备普遍不足且预期保守,超过四分之三的受访者养老保障水平处于“较低”或“低”层次,未来的收入替代和支付能力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面对上述结构性矛盾,本次大会的主题“健康险与养老第三支柱的协同发展”指明了破局的关键方向。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主任**来教授在解读报告时强调:“健康与养老并非割裂的风险,而是贯穿个人全生命周期的连续谱系。当前保障体系的割裂,造成了资源分散和效率损失。未来,必须打破险种壁垒,推动健康保障与养老积累的深度融合。”
《报告》建议,政策层面应优化第二、三支柱的激励政策,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提高个人养老金参与率。市场层面,保险机构应大力创新,开发与健康管理、养老服务紧密捆绑的综合性产品。例如,探索“养老保险 健康管理服务”、“年金保险 养老社区入住权”、“重疾险 长期护理险”等组合方案,让保障产品不仅能应对风险,更能主动管理健康和规划养老生活。
精细化市场开发正当时 前瞻布局“养老 健康”综合解决方案
《报告》由小雨伞保险经纪、手回保险代理(原“创信保险销售”更名中、南开大学金融学院三方携手发布。
同日,手回集团董事长光耀宣布,旗下“创信保险销售”拟更名为“手回保险代理有限公司”。这标志着继“派氪司科技”更名为“手回美创”后,手回集团品牌统一战略的再进一步,整合前端销售渠道、深耕健康与养老保障市场。
光耀表示:“面对养老保障的广阔蓝海,我们需要一个更协同、更强大的前台体系。更名是为了更好地整合资源,将‘手回’打造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保障服务品牌,为用户提供贯穿全生命周期的养老财务规划与解决方案。”
《报告》揭示了养老保障市场丰富的层次性,为差异化产品设计提供了依据。而应对这种多元化需求,手回集团前瞻布局“养老 健康”综合解决方案。
“养老保障的挑战,不仅仅是资金的积累,更是对未来健康管理、护理服务等不确定性的应对。”手回集团相关负责人阐释了其业务逻辑,“我们正致力于打通集团内外部资源。前端的‘手回保险代理’等渠道负责精准洞察用户需求;后端的‘手回美创’则提供科技与数据赋能。我们的目标是,未来不仅能为用户推荐合适的养老年金产品,更能协同合作伙伴,提供包括健康管理、养老社区对接、护理服务资源整合在内的‘养老 健康’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这正是为了回应《报告》中所揭示的多元化、个性化市场需求。”
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