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从“先行赔付”到“协同共治” 看一个景区的维权体系如何升维

  财经10月30日讯 一套“先行赔付” “30分钟响应”的维权机制——在长白山保护开发区,这并非企业的额外善意,而是市场监管部门主导构建的高质量发展新生态。近日,记者深入探访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这里的监管正从“事后执法”向“事前赋能”转变,让“放心消费”成为驱动增长的核心竞争力,为现代化市场监管体系提供“长白山样本”。

  筑牢“信任”基石

  体系是骨架,机制则是血肉,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推出了一系列具有**意义的创新举措。

  “先行赔付”铸造信任基石。据了解,在市场监管部门指导下,吉林省长白山开发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长白山集团,建立了“先行赔付”机制,对核实无误的消费者合理诉求实行**时间、无理由退款。这不仅是承诺,更是一种制度化的“信任预付”,极大**了消费者维权成本,从源头遏制了消费纠纷的升级。

  景区消费维权办公室30分钟完成现场调解。长白山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李佳玲向记者表示,今年景区整体运行以来,没有重大投诉,市场监管部门采用定期上门指导的方式规范经营,**景区内消费纠纷风险。

  长白山集团相关负责同志直言,只要能提高游客的满意度,提高游客的体验,从集团的角度来看,我觉得增加点成本也是可以的。

  “这个机制就像一粒‘定心丸’。”一位市场监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它给了我们直面复杂纠纷的底气。有一次游客因天气原因停运而发生集体投诉,我们启动‘先行赔付’**理退票,现场情绪立刻平复。这赔出去的是钱,立起来的是口碑和信任。”

  齐立梅是一名长白山景区集散**经营网点员工,她说,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导购对服务行业有个认知,**站在客人的角度去想,客人的合理利益是**的。如果游客要退款,必须**退掉。

  执行“30分钟响应、2小时办结”的客诉处理标准。通过打通12345**、400客服与现场管理,利用数字化工具实时监测网络舆情,确保诉求**时间被捕捉、处理。此外,监管的触角从事后向事中、事前延伸。通过大数据分析平台评价和投诉热点,市场监管部门能够指导企业优化服务流程、改善产品瑕疵,将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

  高质量发展成果凸显

  这种“赋能式”监管,**在市场端结出了硕果。它为企业套上了“紧箍咒”,更铺就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在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核心商圈的一家名为“岩溪谷生物科技”门店内,这种变化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岩溪谷品牌创始人代斌指着货架上规格清晰的野山参产品告诉记者:“前几年市场上人参等土特产品良莠不齐,近几年监管部门持续开展市场秩序整治专项行动,把‘李鬼’都清出去了,市场环境干净了,我们这些正规品牌的生意反而更好做了。”

  负责该片区的长白山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宋锡祥表示,针对野山参等高价值特产,我们通过“源头备案、标签溯源、价格公示、定期抽检”四步法进行精准监管。“专项行动打击的是违法者,保护的是守法者和消费者。**目的是要让‘长白山人参’这块金字招牌闪闪发光,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放心地把这份‘健康’带回家。” 这位执法人员的讲述,道出了严格监管与市场活力之间的正向逻辑。

  执法人员的角色从以前的“消防员”,变成了现在的“体检医生”。以前是到处“灭火”处理投诉,现在是通过制定标准、提前预警,帮助企业和商户“治未病”。宋锡祥说:“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我们到各个商户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培训,商户们意识提升了,服务越好,投诉越少,生意就越红火,形成了良性循环。”另外,按照省市场监管厅的安排部署,我们还建立了涉企检查白名单制度,对全区972户不涉及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经营主体实行无事不扰的动态远程无感监管,减轻经营主体负担,避免干扰正常生产经营。”

  市场的反馈是最真实的。在市场监管部门指引下,运营长白山核心景区的长白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将服务标准细化到200多项,导游服务满意度达99.2%,景区投诉处理率100%。2024年,长白山景区游客量达340.88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公司净利润实现1.44亿元。2025年初至9月末,长白山集团营业收入同比增长高达34.79%。

  数据证明,高质量的监管非但不是发展的束缚,反而是**大的助推器。它净化了市场环境,提升了区域品牌价值,**让守法经营的企业获得了**的市场回报。

  在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市场监管的角色已悄然转变。它不再是立于市场身后的“裁判员”,更是与企业并肩的“同行者”。通过构建一种让消费者放心、让企业专心、让市场有信心的生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实践揭示了**市场经济迈向成熟阶段的一条清晰路径:好的监管是创造环境,激发自律,**让放心消费成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