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政策问答:如何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

  读者关切

  我是一名外卖骑手,有时会听到工友因送外卖时发生交通事故而打官司的事。请问,有哪些法律法规能够保障我们的权益?

  “就业是家事,更是国事。”

  近年来,我国新就业形态快速发展。**总工会数据显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达8400万人,占职工总数的21%。同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也面临新问题新挑战。

  **总书记强调:“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扩大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及时总结经验、形成制度。”

  加强和创新制度供给——

  来自福建漳州的外卖骑手陈某在配送时因交通事故受伤,他通过平台“一键报案”服务,提出职业伤害待遇给付申请。相关部门迅速作出确认,完成医疗费审核与拨付。这是福建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启动以来的首笔待遇支付。

  今年4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的通知》,决定用3年时间分步骤、渐进式推进试点扩围工作。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量身定制”的职业伤害保障,既借鉴了社保的普惠性,又照顾了平台劳动者的灵活性。

  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人民法院发布首批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专题指导性案例。江苏某公司要求外卖骑手圣某登记为“个体工商户”后再与其签订协议。圣某送外卖时发生交通事故受伤,与公司发生争议。法院审理认为,对于存在用工事实,构成支配性劳动管理的,应当依法认定存在劳动关系。

  “通过案例指导方式统一法律适用标准,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同时推动平台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促进新就业形态领域劳动关系纠纷的源头预防和妥善化解。”**法研究室主任周加海说。

  今年5月,《共同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工作指引》印发。“我们将加大对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法律援助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应援尽援’。”**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推动算法透明和公平——

  工作在“云”上、数据里、系统中,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特点。市场监管总局、**网信办等出台《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 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要求不得将“**算法”作为考核要求,完善平台订单分派机制。

  **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加强算法治理,督促平台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从党的**五中全会提出“新就业形态”,到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再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全社会关心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氛围越来越浓,权益保障的制度之网越织越密。

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