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降费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动力
**税务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份,现行支持科技创新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达13336亿元;支持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12925亿元。一系列税费优惠聚焦关键领域精准发力,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实现直达快享
建立日均处理5万条信息的动态数据库、生成12类基础标签、实现政策标签化推送全覆盖……记者近日从珠海市高新区税务部门了解到,他们通过整合线上线下渠道数据,实现惠企政策的靶向匹配和便捷办理,截至目前,26项简易事项均可免排队处理,平均等候时长压减至2分钟。
税收大数据让“政策找人”更快更准。河北税务部门通过智慧加计扣除平台和标准化流程模板,便利企业精准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安徽税务部门联合多部门建立部门联动、数据联通、事项联办工作机制,让企业享受**群体就业税费优惠政策“少跑腿”;昆明税务部门聚焦先进制造业企业发展需求,联合工信、科技等部门,为企业进行立体“画像”,精准识别适用政策主体,及时推送税惠清单,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快享。在基层,税务部门积极结合产业特点优化服务。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税务部门组建了大数据产业税费服务专班,深入企业开展税费政策辅导,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精准核算到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解读,帮助企业掌握政策细节和申报要点。
“‘十四五’时期,**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累计新增减税降费预计达到10.5万亿元,办理出口退税预计超过9万亿元,**促进了经济社会向好、向新。”**税务总局局长胡静林在此前**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从税务登记的数据看,截至今年上半年,**涉税经营主体突破1亿户,比2020年净增加3000万户,显示出我国市场活力足、韧性强。
在包括税费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支持下,今年前三季度制造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7%,占**企业销售收入比重29.8%,为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占制造业比重46.9%,特别是计算机通信设备、工业母机等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3.5%和11.8%。**财经大学副校长陈斌开认为,从上述税收数据来看,党**、**院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减轻了制造业企业负担,支持了企业生产经营,推动制造业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发展又持续贡献税收,形成良性循环。
新质生产力发展步伐加快。前三季度,我国企业购进研发和技术服务金额同比增长6.1%;作为科技要素整合和价值转化重要阵地的科研技术服务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2.3%;**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5.2%和9%;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6%。**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张斌认为,上述多项数据保持较快增长,充分说明我国新质生产力正在加快培育。特别是科技资源要素加快流动,显示出各类先进生产要素正在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转化,将**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促进民生改善
“2021年至2024年,**在养老、托幼、医疗、教育等领域实施的惠民税收优惠政策,年均减免税增长11.7%,**促进了民生改善。”胡静林表示。
不断完善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在促进公平分配、民生改善和提升全社会税法遵从意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从2021年至2024年度个税申报数据看,年收入居前10%的群体,缴纳的个税占比约九成;综合所得年收入12万元以下的个人,汇算后基本无需缴税。由此反映出“高收入者多缴税、中低收入者少缴税或者不缴税”的个税调节收入分配效应持续显现。
“十四五”期间,**聚焦减轻居民的家庭生育养育和赡养老人的支出负担,不断完善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既增加扣除项目,又提高扣除标准。2024年度个税汇算与2020年初次汇算相比,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人数达1.19亿人,增长55%;减税金额增长156.5%,由2020年的1160亿元增加到今年的近3000亿元。
“一方面,我国个税扣除项目从**上看是相对较多的,既有俗称‘起征点’的基本减除费用,又有‘三险一金’专项扣除,还有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7项专项附加扣除,以及商业健康险、个人养老金等其他扣除,覆盖了大部分民生支出。”**税务总局副局长蔡自力介绍,另一方面,我国个税扣除标准相对较高,每年6万元的“起征点”基本扣除标准,约占2024年我国人均GDP的62.7%。从**上看,发达**这一比例通常在40%以下。
“十四五”期间,我国出台或延续了一系列个税优惠政策,其中,延续实施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计税、400元以下汇算补税豁免等受众面广的优惠政策减免个税5800亿元。税务部门还持续优化升级个税APP,为上亿纳税人提供申报智能预填服务,纳税人登录APP简单确认即可快捷完成补税退税,简便易行好操作。
**税务总局今年2月26日正式发布《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在**系统总结历次汇算清缴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吸纳了纳税人以及社会各界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将近几年实施效果明显、纳税人感受较好的举措以制度形式予以固化,进一步健全相关涉税服务管理体系。比如,汇算初期提供预约办理等服务,方便纳税人快捷办理等。
**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主任施正文认为,《办法》以部门规章形式明确汇算清缴具体规则,将以往实践中行之有效的举措以制度形式进行固化,进一步厘清征纳双方权责,保障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更好稳定了社会预期,标志着我国个人所得税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改革迈向了更加规范化、法治化的阶段。
助推绿色发展
“十四五”期间,我国绿色税制建设不断完善。目前已构建起以环境保护税、资源税、耕地占用税、车船税等专门税种“多税共治”,以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车辆购置税等专项政策“多策共促”,涵盖生产、消费、排放、处理等多个环节的绿色税制体系。
2021年至今年6月,环境保护税、资源税等专门的绿色税种实现税收收入2.5万亿元;推动绿色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减税降费1.5万亿元。“通过‘有增有减’的调节,绿色税制的政策不断优化,优惠更加精准,管理持续创新。从节水、减排、利废等方面为美丽**建设提供了积极支持。”**税务总局副局长王道树表示。
从促进“节水”来看,水资源费改税试点继2017年12月起在10个地区开展之后,于去年12月1日向**推开。今年上半年,新试点地区税收收入比原水资源费增长8%,纳税人户数比原缴费人户数增长19.6%,新增申领取水许可证0.46万户,地下水、特种行业取用水量较去年季度平均分别下降20.6%和57.7%,促进了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从促进“减排”来看,“十四五”时期,这方面的减税降费近1万亿元,有效发挥了对企业的激励引导作用。比如,享受环保税优惠政策的城乡污水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厂从2021年的5589户增加到2024年底的6218户,增幅达11.3%,同期累计享受环保税免税389亿元。在一系列促减排政策的作用下,****调控的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环保税收入,2024年比2020年分别下降4.8%、11.7%,**程度上反映了减排降污的效果。
从促进“利废”来看,“十四五”时期累计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其中,**资源综合利用行业享受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优惠达3396亿元。2024年4月起,实施资源回收企业“反向开票”措施,截至2025年6月底,**有1.33万户资源回收企业向167万名自然人反向开票,开票金额5152亿元,开票份数511万份,既支持了“两新”政策落地落实,又促进了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绿色税费优惠被更好更快送达企业。水资源税改革以来,重庆市税务部门联合财政、水利等6部门制发水资源税征管协作制度文件,通过市级数据共享平台实现税务、水利等部门11类涉税数据线上归集和传递,实现水资源税涉税信息共享共用。云南省税务部门推出“网格联络员 行业团队”服务机制,精准分析行业需求,辅导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环保和研发投入。
一系列政策推动绿色化转型提速。今年前三季度,高耗能制造业销售收入占制造业比重为28.9%,较上年同期下降1.4个百分点;制造业采购节能环保服务同比增长34%,反映绿色治理投入持续加大。
张紫祎